武志紅關於建立人際關係「界限意識」的清單

原創 2017-07-20 「得到」 羅輯思維

2017072001
引言

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現代工作和生活的一大難題,通常我們會把它歸結為「情商」的高低。但真實的情況可能不止於「情商」那麼簡單,而是看你有沒有「界限意識」。

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為你創作了這份清單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2017072003

1.  在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中,「界限」是你必須擁有的行為意識。所謂「界限」就是每件事的作用範圍和邊界。

2.  人際關係中的界限有三層:地理界限、身體界限和心理界限。地理界限是你在地理空間中的歸屬感,例如這是你的家,那是你的辦公桌。一般越過地理界限的行為,會讓你感到財產侵犯。第二層是身體界限,也就是讓你感到安全的行為距離。一旦越過這個界限,你就會感到安全侵犯。第三層是心理界限,越過這一層,你會感到隱私侵犯。這三種界限是交織的關係,它們有可能同時被侵犯。

3.  「界限」的原則是,一件事的作用範圍和邊界完全屬於我,這件事就與你毫不相干,我不需要和你達成協議。同樣,屬於你界限以內的事,也與我毫不相干。如果一件事跨越我們的界限,那麼我們要在公平博弈的基礎上達成協議,然後以協議為行為準則。

4.  所謂「界限意識」,就是清楚明確地知道自己與他人的界限,然後守住它。當你越過這個界限的時候,這種行為不是直白,而是侵犯。而當你讓別人越過自己的界限時,你不是善良,而是軟弱。

5.  要樹立「界限意識」,最關鍵的一層就是建立和守住自己的地理界限。所有侵犯界限的行為都是從地理界限開始的,當你不能在空間上守住地理界限時,就會退守到自己會在身體上設置界限。而當身體界限也守不住時,你只好在心理上設置界限。當你時時刻刻都在防守心理界限的時候,就會產生一種人際交往的隔膜。這種隔膜有可能連你自己也不知道,但它會反映到每一個行為上。

6.  「界限意識」的對立面是「共生關係」, 在這種關係中,表面上看是互相關心,其樂融融。例如很多不相干的親戚,甚至父母的同事,對你的工作生活特別「關心」。但骨子裡,不是為了風險均攤,就是為了利益均霑。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每個人都在爭奪話語權。嚴重的時候,集體中的隱形權力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,「我」是「我們」的代言人,一切都「我」說了算,而你沒有絲毫話語權。

7.  如果你在關係中處於被控制、干涉的現狀,你可以先從小事上開始和控制者對峙。最好是找好一個點,持續地和控制者溝通、交流、對峙,一次次地向對方說:我是我,我有我的想法我的選擇。

8.  在與控制和干涉者對峙時,要採取這樣的態度——不含敵意的堅決。我很堅決地守住我的立場,但我沒有敵意,也就是堅決地說「不」。當你說出「不」的時候,你其實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,你要的僅僅是不想被對方干涉而已。在你自己的事情上,你要自己說了算,但對對方沒有任何敵意和侵犯。

9.  如果你在關係中習慣控制別人,請記住:別拿你認為正確的道理,去過度干涉別人。在任何一個環境裡,那個最想管事的人,常常正是各種衝突的根源,因為他已經參與到了每個關係中,所有的問題都與他相關。所以,分辨清楚「熱心」和「干涉」的區別,非常重要。

10.  在心理上沒有「界限意識」,就會在不自覺中作出損害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為,從而阻礙你建立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。這就是心理、行為和環境之間的互相作用。武志紅老師會在「得到」App上開設專欄《武志紅的心理學課》,用一年的時間幫你建立和認清「自我意識」。>>>戳此訂閱

 

關於「界限意識」的更多知識和話題,武志紅老師會在今天晚上8:00「得到」App直播中進行詳細講述和交流,你可以提前預約,以免錯過時間。

 

▽ 戳此進行直播預約

2017072002

 

Q:  在生活中,你有哪些界限被侵犯的經歷?

那一刻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樣的?

歡迎留言和大家交流。

請把「羅輯思維」推薦給你的朋友

轉載 / 投稿請聯繫:ljsw@luojilab.com

發表留言